家庭裡,老人「剋子孫」的3種行為,有一種都要扔掉

  • 2024-10-16 17:34

自然界裡,世間萬物,相生相剋。

貓抓老鼠,老鷹抓兔子,寒風吹落葉,都是相剋的見證。

泥土滋養野草,枯草肥沃土壤,水能載舟,都是相生的見證。

同理,在一個家庭裡,也存在相生相剋的道理,有大格局的父親,會托舉兒女去更高的地方;有慈愛的母親,總是讓人心裡暖暖的。

難過的是,總有一些老人,剋了子孫,自己還渾然不覺,固執地認定是子孫不孝。

農村有句土話:「老人長壽剋子孫。」

老人高壽,又身體帶病,子孫不得不放棄工作,服侍老人,難免是久病床前無孝子,導致家庭雞飛狗跳。

當然,關於壽命的長短,老人自己也沒有辦法控制,這句土話,也只能聽一聽罷了,別太較真。

相比之下,以下幾種行為,是老人完全可以自己把控的,若是放任了,無形之中就剋了子孫,需要及時扔掉。

01

什麼都捨不得扔的老人,導致家庭髒亂差。

很多老人都喜歡收集東西,總以為什麼東西都在將來的某一天,用得上。

若是年輕人要把東西扔掉,老人是不會同意的,認為年輕人是敗家,不節儉。

事實上,老人囤積了大量的東西,會導致生活質量變差,並且家庭環境很糟糕。

我的母親,一直在農村生活,她的眼裡,豬牛羊的糞便,都要保管好,堆放在門口。等春天來了,就可以倒到菜地,作為肥料。

父親過世之後,我接母親到城裡生活。

母親每天拿著幾個廢舊塑料桶,去公園裡收集狗的糞便。然後用塑料袋裝起來,放到陽台上。母親說:「下次去鄉裡,把糞便帶上,用得著。」

經過反覆說教,母親終於放棄了撿糞便。但是她從此開始翻垃圾桶,尋找廢品。

但凡左鄰右舍家,有什麼廢舊物,母親都會主動上門收集。

好端端的房間,有幾個地方,變成了垃圾堆。

更可惡的是,看到快過期,或者剛剛過期的牛奶等,母親堅決不扔,要吃掉。每次都導致腸胃病痛,又要花一筆冤枉錢。

因為母親的行為,導致家人吵鬧好幾次。為了家庭安寧,我只能另外租一間車庫給母親居住。

老人在兒女家,無效的囤積,會導致家人的煩惱;老人在自己家,胡亂囤積,會傷害自己。

02

沒苦硬吃的老人,導致得不償失。

現如今,生活水平已經遠遠超過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。

可是很多老人還以為是缺衣少食的年代,很有生活的壓迫感。

也有一些老人,本可以享福,卻把日子過得苦哈哈。除了摳門之外,還會想盡辦法去賺小錢,這就導致得不償失了。

再說一說我的母親,在七月份的時候,死活要去老家看看。她在老家種了紅薯,需要拔草和施肥。

烈日炎炎之下,母親幹活幾個小時,暈倒了。同村的人看到,讓我去管一管。這一次,母親在醫院住了三天,花了1萬多。

對比一下,母親種的紅薯,一年都賣不到一千。

母親在城裡,也惹了一次大麻煩。她發現某小區的圍牆後面,有一卷鋼絲繩。

她帶著鉗子等工具,就擅自去取鋼絲繩。在拉扯的過程中,摔了。住院一個星期,花了兩三萬。

難受的是,母親摔了一次之後,引發骨折,到了寒冷的天氣,就隱隱作痛,這止痛藥是連續不到地用。開銷也是很大的。

好端端的日子,因為老人非得去賺點小錢,並且用一些非正常的渠道去賺錢,這就導致變相的開銷巨大。

萬一老人吃苦的時候,有三長兩短,還導致兒女掏錢,耗費時間管著老人。

最怕的是老人為了一點點利益,和他人爭鬥,家庭永遠不得安寧。

老人,本想過幸福一點點,結果把幸福的日子都打破了。

03

目光短淺,坐等兒女贍養的老人,導致家庭經濟困難。

按照傳統的模式,一對夫妻,多生幾個孩子。夫妻都老了,幾個孩子就輪流贍養,或者各自掏錢,養老是不愁的。這也是古人說的「多子多福」。

一個孩子給父母一千,六個孩子就是六千,生活費用是夠了。

回到當下,我們會發現很多的家庭,並沒有五六個兄弟姐妹,多半是一兩個。

父母還用「養兒防老,多子多福」的方法,無疑是給兒孫出了一個難題。

有遠見的老人,「養兒防老、積穀防饑」是綜合起來用的。

老人過了五十歲,就不再想去賺錢了,坐等兒女給贍養費。也在過年過節的時候,眼睜睜看兒女給多少「禮金」。

認真算一筆賬,從五十歲到八十歲,一個老人一年要兩三萬生活費;兩個老人就是5萬多。三十年就是150多萬。這可不是小數目。

一窮二白的老人,除了生活費要兒女給,還時不時用醫藥費、水電費等。

孝順是兒女的義務,但是在兒女經濟困難的情況下,還要管著老人的一切開銷,這孝順真的是一個難題。

04

俗話說:「家有一老,如有一寶。」

這話說得很好聽,但是要踐行,還得老人自己有所謀划,為子孫多考慮。

孝道,是兩代人的互動,不是誰指望誰。

作為父母,中年的時候,準備一份退休金,醫療金,起碼應該準備一筆存款,為養老做準備;積極改變習慣,定期整理房間,保持乾淨整齊;根據年齡變化,降低勞動量,別到處去撈錢,把日子變得安逸一些。

作為兒女,應該引導老年的父母如何過日子,萬一老人本性不改,還是分家,避免老人把惡果帶到自己的小家庭裡來。

人老了,我們還要與時俱進,養成好習慣,別給子孫添亂。

Click to show more